1987年,刘永昶的“塑料袋地栽黑木耳技术”实验成功,一举颠覆了沿用千年的木段栽培模式。这一突破让黑木耳摆脱对木材的过度依赖,产量提升数十倍,更催生了一条从制种到加工的全产业链。
地栽黑木耳项目使全国上百万家庭脱贫致富,带动上千万人就业,形成了从制种、制包、栽培,到设备、设施、配套物资、产品加工融合的一二三产业链,成为三十多个县市的支柱产业,全国80%多的贫困县采用该技术脱贫,上千万农民因此增收,让皇家贵族专属的黑木耳也能被端上百姓的餐桌,黑木耳技术因此成为我国最大的扶贫产业化项目。
1989年 成功发明“塑料袋地栽黑木耳技术”
1993年 通过省科委成果鉴定,获省优秀科技成果奖
1994年 列入《国家级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》、国务院“八七扶贫攻坚计划”,获两项国家发明专利,获辽宁省政府“科技进步奖”,中央电视台晚间新闻报道地栽黑木耳项目推广
1996年 辽宁省科委、计委、财政厅批准在朝阳市食用菌研究所组建“辽宁省塑料袋地栽黑木耳推广中心”
1996年 《科技日报》报道“黑木耳栽培的创新”
1996年 《经济参考报》报道“刘永昶地栽黑木耳惠及万众”
1997年 中央台“经济半小时”专题报道刘永昶研发推广黑木耳历程
1997年 《农民日报》刘永昶地栽黑木耳带富六万人
1999年 团中央、科技部 “中国杰出青年科技创业奖”
2000年 获中国菌协授予“全国食用菌十佳优秀科技人才”奖,地栽黑木耳评为“全国食用菌行业十佳优秀科技成果”
上一篇:没有了!